资本市场迎来“长牛”? 提振消费靠发钱有用吗?  对话经济学家,解读新政“组合拳”

资本市场迎来“长牛”? 提振消费靠发钱有用吗? 对话经济学家,解读新政“组合拳”

facai369 2024-10-22 科技生活 182 次浏览 0个评论

近日,国新办连续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系列新政策,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些政策“组合拳”旨在应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稳定市场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10月19日晚间的节目中,央视知名栏目《对话》邀请辽宁大学校长、国际经济学会会士余淼杰,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以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等多位资深经济学家进行现场解读与深入探讨,《每日经济新闻》副总编辑韩瑞芸作为媒体代表出席并参与对话。


          
            资本市场迎来“长牛”? 提振消费靠发钱有用吗?  对话经济学家,解读新政“组合拳”

图片来源:《对话》栏目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节目中,几位经济学家围绕经济形势、资本市场、提振消费等当前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他们不仅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对新政进行了全面解读,还就如何更好地应对当前经济挑战、把握未来发展机遇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谈到经济形势时,专家们一致认为,虽然当前经济面临一些挑战,但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无疑为民众提供了一颗“定心丸”。他们指出,政策的落地需要时间,且必须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同时还需要结合深层次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谈经济形势:吃下“定心丸”只是第一步

近期,“财政部长请大家放心”微博话题热度持续走高,经济形势何时回暖,引发广泛讨论。

余淼杰指出,当前的经济“水温”正在逐步上升。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外贸数据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他分析道,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是需求疲软和供给冲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市场预期的减弱。不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33万亿元,历史同期首破32万亿元,同比增长5.3%。基于这一增速,预计全年外贸总额将达到44万亿元至45万亿元之间,增速有望突破5%。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世界需求的复苏趋势,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活力将得到更有效的释放,而新政的推出,也无疑将给民众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福祉。

贾康则表示,如果宏观数据能够持续向好,那么,微观层面的预期和信心也有望转向积极。这种温差的缩小,不仅符合人们的意愿,也符合从短期到中长期经济预期向好的客观支撑力和主观努力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近期,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无疑为民众提供了一颗“定心丸”。

贾康进一步指出,在政策方向上,政府在进一步夯实基础,货币政策也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同时,未来还将有更多政策加码。但与此同时,他也表示,仅仅依靠政策本身是不够的。此前,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在政策信息发布时特别强调了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在通过政策发力对冲当前不利因素的同时,还需要将短期效应与改革紧密结合,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长期发展提供支撑。

田轩也提示,“定心丸吃到位,水温回暖不一定是必然过程”,从政策实施到信心恢复,再到真正的经济回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他强调,政策落地需要时间,而且必须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同时,他也呼吁,为了实现长期稳定且高质量发展,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调整制度和体制中固有的不合理之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样才能使得政策短期内刺激经济之后,确保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发展。

谈资本市场:牛市是闪现还是持续?

近期,资本市场的表现备受关注。当前的市场,究竟是牛市闪现还是牛市持续,业内观点不一。

余淼杰倾向于支持“长势慢牛”的观点。他指出,政策出台后,市场往往会在初期作出迅速反应,随后会进入一个逐步调整的阶段,波浪式的起伏在所难免。另一方面,余淼杰认为,股市的核心在于打通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换言之,要让股市的钱流向实体经济,真正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只有当生产力得到培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提升,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创新性的配置,“我们的产业才能实现深度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行稳致远”。

贾康则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总是存在着一些“事与愿违”的矛盾。尽管人们普遍期望市场能呈现出“慢牛配合长牛”的态势,但实际情况却往往表现为“牛短熊长”。尤其是最近一次牛市之前,市场曾经历了漫长的熊市。在他看来,虽然当前市场确实展露出了牛市的迹象,但未来依旧存在不确定性,势必会伴随剧烈的市场震荡。

田轩则明确指出,目前,资本市场已经迈入一个由政策推动的“技术性牛市阶段”。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改变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市场估值。基于“技术性牛市”带动,带来了“资金面牛市”,大量散户,尤其是新一代的00后投资者,正涌入股市。然而,他强调:“我们最终追求的应该是基于基本面的牛市——通过提升企业竞争力、质量和治理水平,带动信心提升、促进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这样的牛市才是可持续的。”

那么,走向慢牛、长牛的道路究竟还需要哪些条件?田轩认为,首要的是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确保这些作为资本市场主体的企业具备高水平的盈利能力、创新能力和治理能力。“购买公司股票,实质上买的是未来的现金流。”因此,推动资本市场的整体进步,必须确保构成股市的每一家上市公司具备高质量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田轩还表示,尽管资本市场常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但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准确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脉络。理论上讲,上市公司应该代表着国家最优质的资产,在上千万企业中只有最优质的几千家能够在二级市场进行融资。但实际上,资本市场并未能充分展现经济发展的全貌。

田轩认为,这暴露出了一些需要改革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从发行制度到交易制度、并购重组制度以及监管和退市制度等各个环节。“尽管在过去30多年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大股东减持、虚假重组等现象,以及监管中政府与市场边界等问题。”田轩认为,只有双管齐下,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又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才能有望迎接“慢牛、长牛”时代。

谈提振消费:直接发钱还是提升收入?

当前,另一个备受瞩目的议题便是如何有效提振消费,是直接发放现金还是寻求更为长远的收入增长之道?

“14亿出头的中国人,既没有可能,也没有特别的必要,按照推平头的方式每人发一份钱。”贾康首先表示。他强调,经济的提振并非简单地通过“撒钱”就能实现,更重要的是要提振市场信心和改善民众预期。在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必须重视预期管理,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政策带来的积极变化,从而增强信心。

余淼杰同样认为,逐个发放现金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对富人而言,小额现金几乎无法触动其消费意愿;而对于穷人,尤其是极度贫困的人群,即便拿到一定的现金,他们的消费增长也往往十分有限。因此,他更倾向于采用如发放消费券或鼓励以旧换新等更为精准的刺激措施。

田轩则进一步指出,直接发放现金的做法在逻辑和实践上都不太恰当。他认为,这种做法通常只在经济遭遇巨大困境时才被采用。如果考虑发放现金或消费券,应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人群,如低收入家庭,在特定时期如国庆节给予一次性补贴,他们对这笔钱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可能确实需要这笔钱来支付房租、各类生活费用。因此,有针对性的补贴是可行的,但无差别的发放现金不可取。

在讨论如何提升个人收入时,贾康再次强调了就业的重要性。他认为,就业是民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关键。

田轩则从收入结构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提出,只有同时提升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两个方面,才能有效解决老百姓可支配收入的问题。一方面,工资收入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就业情况,特别是年轻人的就业状况。“解决就业问题,抓手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民营企业支持帮扶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投资收入。田轩表示,在当前股市日益成为民众投资重要渠道的背景下,必须重视股市的发展,使其不仅能帮助上市公司筹集资金,同时成为一个投资市场,让老百姓能够从中赚到钱。

余淼杰则提出,降低个人所得税率也是提升消费意愿的一种手段,在当前情况下,这也许是比较重要的方式。他认为,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方式减轻民众税负,可以直接增加可支配收入,从而提升消费意愿。同时,关于解决就业问题,余淼杰补充说,应当准确衡量失业率。通常而言,失业是指有求职意愿却未能找到工作的情况。但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这是否应被视为失业?从科学计算指标的角度来看,这类人群不应计入失业人口,也不应计入劳动市场总量。

余淼杰建议,首先必须承认灵活就业的合法性;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收入提升才能使员工获得更多的收入,进而才有可能促进消费等经济活动。

转载请注明来自小白资讯,本文标题:《 资本市场迎来“长牛”? 提振消费靠发钱有用吗? 对话经济学家,解读新政“组合拳” 》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